巴中拼团购房137群(193)
  • 浅浅: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?
  • 雪花飘飘:好的呢。
  • 零: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?
  • 英雄:我去看过,很齐全。
  • 牛转乾坤: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?
  • 日记本:这个楼盘性价比高。
  • 回忆: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。
  • 大头: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。
  • 吃了么: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。
  • 蓝天: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。
186人申请入群

成都商业地产“困局”频频 下一个破局者会是谁?

发布时间: 2019-03-25 10:56:14

来源: 中国网地产

分类: 行业动态


在业内集体将目光投入到量价齐升、改善崛起的住宅市场时,商业地产高库存、高空置率、低人气的的落寞窘境愈发凸显。

现状

商业地产“三化症状”依旧“老大难”

锐理数据显示,成都六城区写字楼整体存量高达5722万平方米。在集中商业方面,截止2015年年底仅高新区库存就高达1761万平方米,其余五城区库存均超过500万平方米。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成都商业总体存销比达141个月。与冰冷的高库存数据相伴的,是同样冰冷的空置率。以成都商务楼宇为例,目前全市空置率高达41%。

商业地产何以陷入如此困境?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失控或许是最根本之源。对此,新出台的“商改住”政策是一剂“退烧药”,但也仅针对写字楼市场稍有缓解。集中式商业处境依然胶着,关店潮和大体量新项目入市,轮番考验着从业者的抗压能力。

2016年初,天府广场营业14年的摩尔百货黯然撤场,开业11年的新城市百佳超市也宣布结业。品牌商业项目仍难逃此劫,今年华润万家各类型门店共减少727家,万达百货计划关闭全国46家门店。与此同时,据不完全统计,2016年成都还将迎来超过20个商业项目的亮相,包括三个万达广场(青羊万达、双流万达、蜀都万达)以及银泰中心in99,还有数度推迟亮相的鹏瑞利国际医疗健康中心。

早在几年前,业内专家就指出商业地产的三大痛点也是突破点:同质化——差异化制胜之道在何处、边缘化——变革中怎样应对电商冲击、泡沫化——商业模式如何创新。如何让商业项目在低迷市场中成功生存,路子和道理其实大家都懂。

主题化商业

有标签才有差异化生存

尽管同质化是业内普遍认可的事实,但如何破解获差异化生存,鲜有商业项目做得好。实际上,通过借鉴国外的商业发展阶段及成功经验后,我们发现,主题化商业是解决同质化的不错方法。位于日本大阪市的难波公园就是一枚典型案例,以生态主题商业项目直接提升了整座城市的形象。

凭“难波公园“项目名便可知其定位已脱胎于传统商业,尽管它实际依然是一个购物中心与办公楼的综合体。但只有站在稍远稍高的地方,你才会看懂它的完整模样:一个修建在斜坡上的8层城市花园,层层推进绿茵围绕,每一层都布置有独特的景致,树林、草坪、岩石、峭壁、峡谷、溪流、瀑布、池塘。为达到自然生态式的项目定位,在局部设计方面同样“较真”。入口处,是一个被岩石覆盖的空间,仿佛峡谷入口引导人们探寻;暖黄色到桔黄色渐变的条纹造型,给人沉淀的岩石层的逼真感,此外还有设计师营造的小湾、岩洞、河谷等探险般的空间景致,无一不体现生态自然之感。

而开发商们最在意的购物零售特性也并没有被抹去,位于中心区域的三层便是“豪华购物广场“,店面错落有致,并饰有草木植被和水景,给人寻宝般的购物感受。该项目最终获得日本2004年最佳建筑与环境设计、最佳综合项目SADI等奖项。

其实国内不少开发商已在借鉴该模式,西安的秦汉唐,南京的1912街区,水游城等。但多数仅仅是打着主题化的旗号,明确精准的定位、专业技术支撑、细节品质的严苛把控等多方面的主题化落地才是项目成功的关键。

体验式商业

“别说话 用心去感受”

电商冲击的是零售商场,而非商业地产。单纯以购物为目的的消费时过境迁,实体商业更多的担负起提供生活场所、主张生活方式、营造个性场景的角色,就像从物质需求转变为精神需求。

精神需求,换言之就是时下被业界说烂了的“体验式消费”,而这些恰恰是电商难以提供的。一般将体验式粗暴的理解为“去百货业、去主力店、去购物化,提高餐饮、娱乐儿童等业态的“的趋同手段,结果反而又引发新的“体验式同质化”现象。

所谓“体验式商业”,是区别于传统商业以零售为主的业态组合,其更注重消费者的参与、体验和感受,并对空间和环境提出感官要求,使之成为工作和家庭外的“第三空间”。换言之,体验式就是要让你“别说话,用心去感受”。上海K11便是国内体验式商业范例之一。

上海K11的商业面积仅4万平方米,最顶三层为停车场,还有三层位于地下,除了位于核心地段外,这个自身条件并不十分优秀的商业项目,却成为上海文化艺术人群的乐园。

近20%的零售及餐饮品牌第一次入驻上海、地下三层作为艺术展览中心、0距离的生态农场、随处可见的原创小众门店、牺牲空间而设置的随处艺术小品景观、突破传统的自由穿行动线、浓厚的艺术氛围营造……业内对K11的“体验式”特点总结了很多,有一个共通点或许可以总结,即个性、创意的身心体验感受。

“真正的场所并不存在于大楼之间,而是存在于人们值得记忆的体验中”,美国著名建筑师Curtis J. Scharfenaker点破了体验式商业在“场所制造”上的意义。

以主题化吸引市场眼光,获得商业地产差异化生存之本;以体验式赢得市场口碑,赚取长期运营之利器。主题化+体验式的双剑合璧战略,恐怕足以让不少商业项目走出困境,从而带活商业资本运营,提升项目自身的盈利水平及估值,甚至提升一个区域的价值、树立城市标杆。更可观的效果是,其在资本市场上定会成为投资者竞相青睐的对象。

基于此,令人堪忧的成都商业存量或许找到了自我治愈的途径。不过,后期依然需要专业建造支持、创意设计、运营模式等多方面的品质把控,才能真正让商业复苏。

眼下成都依然有不少商业项目正探索着生存之道,比如华侨城的文化旅游地产主攻主题化,万达广场的体验感在优化,整体商业总体量达193万平方米的蓝润更是引发业内好奇。

包括蓝润广场、蓝润优悦广场、蓝润置地广场、蓝润中心、蓝润国际等在内的7大项目布局成都6大主城区,华西坝、春熙路、人民南路等核心地段地块在手上,蓝润究竟要怎么玩儿?以主题化建立项目辨识度,还是推体验式走新潮创意的风格,或者二者结合追求综合效果。

其实不论用何种方式,都需要开发商立足区域特色、文化底蕴、城市责任等方面因地制宜的做抉择,因为脱离了城市韵味儿的商业体,很大程度上也疏远了与这座城的生活者的距离。在这一点上,深谙本地文化历史的蓝润比那些外来们或许多了一份了解,也令市场多了一份期待。


责任编辑: lxl01

团购报名

最新楼讯
楼盘导购更多>>
购房指南更多>>
小编推荐
订阅楼市楼讯